當前,造成莆田停車位緊缺問題主要有兩大因素,一是車位存量規模不足,二是車位使用效率太低。為了緩解停車難的問題,單靠增加車位數遠遠不夠,還需推進車位利用率提升。 5G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日益成熟,為解決停車難問題提供了新路徑。通過技術支持的智慧停車,實現在線查詢,并支持誘導停車、智能支付,它不僅方便駕駛人停車,還有助于盤活車位資源。 用智慧停車破解城市停車難題 作為智慧城市建設體系中重要的一環,由此應運而生的“國投易泊”自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后,莆田城區的道路狀況得到明顯改善,整體停車秩序也愈發良好。 國投易泊利用互聯網、移動支付、GPS定位等技術優化停車場傳統的停車流程,并通過互聯網建立停車場停車數據信息平臺,實時反饋停車信息,在收費、統計、監管等方面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。 對內提供停車場實時在線管理,對外提供停車場信息共享,提升停車用戶停車效率,還是以傳統的停車位為基礎。dada提髙了停車位利用率和停車的效率,既能滿足車主停車體驗又能給商家帶來最大的利益。 有序推進的智慧停車項目 截至2021年11月30,莆田市城區范圍內已完成11176個停車泊位施劃及智能設備安裝,“國投易泊”公眾號綁定用戶數約30.8萬,道路停車泊位利用率約為66.43%,閑置率約為33.57%,日均泊位周轉率約3.9次/泊位,停車共計約2224萬單/次?!皣兑撞匆恍r停車券”已兌換使用590張。 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——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擔當 智能停車位運行以來的一年多里,有車一族討論最多的并不是“城市變美”,也不是“違規停車”。大家真正關心的只有——停車費。原本都是免費的停車位,由國投易泊劃線后收取的停車費,究竟是進了誰的口袋?用于什么用途?是大多數車主都有過的疑問。 翻閱相關資料,小編查到根據市ZF專題會議紀要(莆政辦[2019]180號)和《關于研究2019年第三次道安領導小組工作紀要》([2019]166號)文件精神,停車收費運營后負責停車泊位路面破損的養護和維修。 作為道路停車泊位項目運營管理的主體,小編也采訪了國投易泊相關崗位的負責人,負責人稱路面上松動的人行道板磚極易積水,不僅對行人通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,而且還影響城市形象。市國投易泊公司積極承擔國有企業社會責任,秉著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的原則,承擔停車泊位破損路面的養護和維修,完善基礎設施,改善民生。 在全面排查摸底后,對一些破損不嚴重的點位進行修補,未破損的浮磚進行重新鋪設,破損嚴重的磚塊直接拆除,鋪新的人行道磚,有計劃地推進荔城南大道、荔城中大道、荔城北大道、延壽路、莆陽西路、學園中街、學園南街等道路路面修復工作。 2021年6月,莆田市城區人行道鋪裝零星修繕一期工程現已全部完成,但部分人行道仍存在破損嚴重。為此,國投易泊已對莆田城區破損的人行道第二次進行修繕,截止2021年11月,已完成該次項目所有路段的修復工作。 所以啊,您交的每一筆停車費,都將投入用于提供更為優質的公共服務,持續改善市區道路交通環境。停車自覺付費是每個公民都應該自覺遵守的社會準繩。 最后,小編再次呼吁車主朋友們,充分理解積極配合,讓停車付費成為一種習慣,解決好停車亂相的問題需要我們每個人的通力協作。 |